发文章
首页 > 药征 > 正文

卷中·黄芩

作者: 吉益为则 | 字数:745| 更新时间:2024-07-12 16:07

  治心下痞也,旁治胸胁满、呕吐、下利也。

  【考证】

  黄芩汤证曰∶自下利。

  六物黄芩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曰∶吐下。

  小柴胡汤证曰∶胸胁苦满。

  大柴胡汤证曰∶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

  柴胡姜桂汤证曰∶胸胁满、微结、心烦。

  葛根黄连黄芩汤证曰∶利遂不止。

  半夏泻心汤证曰∶呕而肠鸣、心下痞。

  以上八方,黄芩皆三两。

  柴胡桂枝汤证曰∶微呕、心下支结。

  泻心汤证曰∶心下痞。

  附子泻心汤证曰∶心下痞。

  以上三方,黄芩或一两,或一两半,而亦三两之例。

  上历观此诸方,黄芩主治心下之病也。若呕吐者,若下利者,有心下痞之证也,则得黄芩即治矣。其无此证者,终无效焉。无他,治心下痞也。

  【互考】

  六经之言,则后人所搀入焉,故不取焉。以他例推之,心下痞、腹强急而下利者,此汤主之。

  为则每对若证,即用此汤,其应如响,学人审诸。

  六物黄芩汤,其证不具也。此方半夏泻心汤,而去黄连、甘草加桂枝者也。张仲景用人参、黄芩也,于心下痞而硬者也。然则心下痞硬干呕下利者,此汤主之。其无此证,则终无效也。学人审诸。

  【辨误】

  世医笃信本草。以芩、连为寒药,其畏之也如虎野狼焉,不思之甚矣。夫本草论药之寒热温凉,终不一定。彼以为温,则是以为热;甲以为寒,则乙以为凉。果孰是而孰非乎?盖医者之于用药也,譬犹武夫用兵,武夫而畏兵,不可以为武夫也。医亦然,毒药各有其能,各主一病,苟有其证者而不用之,则终不治也。所以不畏焉,此而畏之,则何以医为也?张仲景用黄芩也,治心下痞而已,无有他能。故心下痞,而呕吐下利,则用之即治矣。世医不深察,妄以为呕吐下利之主药,可悲也夫!

  【品考】

  黄芩 处处出焉。出汉土者,此为上品也;出朝鲜者次之。出本邦者,下品也。锉用。

章节评论

目录
设置
详情
举报
APP下载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