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儿

6
文章
2395
总阅读

【爱的常识】 2022-0122周六

原创

赵灵儿 2022-01-22 09:02 733 举报

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地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选自《传习录》5节


《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可见学思而知并且要行。如果没有行,也就缺乏真实的体验机会,那我们的“知道”只是表面上的,印象并不深刻,也就不会进入真知。而且“知”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做“完美主义者”,这样反而阻拦了我们达成自我完善的目标。如果孩子犯错,我们看到,“哇,这又是一个提高认知的机会和体验。”这会很有效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进取力。那时的一些学者,认为要先研究好学问,再展开社会实践,这容易过于强调知识考古和依赖理性,而犯了拖延症。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些人要加强冒险精神和行动力,有些人要加强周全计划和预备力,这是不同的性格的相应纠正方案。


知和行,是感官和反应,这里面隐藏了一种模式,类似一种预设的程序或系统。从大脑神经回路来说,我们老的习惯形成了一种反射模式,可能听到看到什么信息就会产生某种情绪和行为,这就是说“合一”的原因——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同步的。阳明先生说知行的本来面貌,是针对人性的这个原理。不良行为的问题是因为没有真知,没有真知是因为有自己的思想屏障——阻拦了真善美而产生了脾气,思想屏障和情绪习惯往往是养育方式造成的。


知和行,还是信念和落实、是目标计划和坚持执行。我们对自己的减肥、戒烟、戒酒、读书、工作等计划,想到却做不到的原因,是我们要么定的计划太仓促,要么是没有真正认识到它们的意义。引导孩子克服惰性,也是关键在:(1)给他们鼓励——告诉他们的本来面貌是优秀的;(2)让他们真正参与制定计划或解决方案,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分析、选择和决定;(3)深刻地理解目标,有崇高感并且变成一种信念。


赵灵儿 发表于2年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酷乐米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人点赞

记得评论+点赞哦

留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