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牧

42093
文章
37187109
总阅读

《孙子兵法》主要讲什么?这四点就可以概括,三分钟带你了解中国第一部兵家圣书!

原创

龙牧 2019-12-20 13:52 1000+ 举报

最后编辑于4年前

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现存最古老也最重要的兵学著作非《孙子兵法》莫属,它不仅是春秋晚期以前兵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更以其极具价值的思想创造,为后人的兵学思考开辟了无数法门。就连后来的伟人毛主席也从中提取精华,内化成了自己的新思想。


比如“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这句话便是出自毛口,它的意思是:要从全局层面上要树立必胜的信念。而在具体的作战部署上应该小心谨慎,审慎决策。“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二七年的九十年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就告诫全党同志和革命群众。并清晰和正确地作出了革命的首要问题的著名论断。作战分战略和战术,“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从全局层面上要树立必胜的信念。而在具体的作战部署上应该小心谨慎,审慎决策。


《军语》中的解释如下:战术指进行战斗的方法。包括战斗基本原则以及兵力部署、战斗指挥、协同动作、战斗行动的方法和各种保障措施等内容。战略亦称军事战略。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按作战类型和性质,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在军事战略下一层次,还可分为菌种战略和战区战略等。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如国家战略、国家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等。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层次的高低不同,战术是低层面小范围的,战略是国家层面大范围的。


笔者认为,《孙子兵法》中值得着重介绍的思想有以下四点:

第一,统摄全局的大战略观。

军事战略不仅包括狭义的指导与筹划战争的方略,还包括广义的指导和筹划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方略。战争理论不能单单研究战术谋略,还必须将战争与政治挂钩,站在统摄全局的国家政治的高度,理性地审视战争问题。《孙子兵法》便拥有这种大战略观。本书第一篇《计篇》的开篇便有醒人耳目的表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

孙武清醒地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战争对鲜活生命的无情吞噬,对国家经济的巨大损耗,对可能造成的亡国丧家的巨大风险,均在《孙子兵法》当中得到明晰表述。他旗帜鲜明地主张“慎战”,清醒地意识到动用暴力手段并不是解决国家冲突的最好途径,在《谋攻篇》中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孙武看来,战争的最高目标是“全胜”,是迫使敌人全部降服。


第三,行之有效的“战胜”思想,对对手形成压倒性优势。

得“全胜”思想的孙武,并没有像某些天真善良的人士那样一味主张偃武修文。相反,他认为只有加强战备,增强军事实力,辅之以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对敌国形成强大的威慑,使其闻风丧胆,不得不降,才能真正实现“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谋攻篇》)的理想境界。


第四,重视将帅素质、主张文武兼施的治军理念。

将帅作为军队的统领者,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要素之一。孙武非常重视将帅的素质问题,《计篇》把此与“道”、“天”、“地”、“法”并列为“五事”,并将“智、信、仁、勇、严”视为将帅所必备。在《地形篇》中,他要求将帅应具有忠君爱民、不求功名的品质,所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在为将帅设置了各项素质指标的同时,他在《九变篇》中还指出了将帅容易产生的五种致命缺陷,也即“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用兵者自当时刻戒惧“五危”,以避免“覆军杀将”的可悲命运。如何对待士卒,也是检验将帅素质的重要指标。孙武主张文武兼施的治兵原则。


书中的许多表述早已超越了兵家领域,而进入极具概括、抽象、辩证的哲学天地。特别是他对“形”、“势”、“虚实”、“奇正”、“专分”、“多寡”等众多范畴的阐释,使这部书的哲理成分大放光芒。这大概正是《孙子兵法》被兵家以外的众多人士所崇奉的原因所在吧。

龙牧 编辑于4年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酷乐米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人点赞

记得评论+点赞哦

留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