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牧

42102
文章
37187310
总阅读

品陶渊明之万古佳作——《五柳先生传》,隐士之化身,后世之寄托

原创

龙牧 2019-11-25 11:23 1000+ 举报

最后编辑于4年前

在古代的时候,到朝廷做官、为百姓谋福就是儒生们最崇高的理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如愿的,他们总会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种种困境,有人因此自暴自弃,有人则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更多的人,是选择归隐山水,闲云野鹤于天地间。


陶渊明就是这么一位内心渴望建功立业,但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于是他选择退隐归耕,可以说,他内心是受老道思想的影响的,从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闲适感。


我们再来看看陶渊明先生归隐后的佳作《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这样的: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是在他家的旁边有一棵五柳树,所以他就起了这么一个名号。他喜静少语,也不贪慕荣华利禄。读书时只求领会要旨,不作过分探究;每当领会书中内涵时,他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很喜欢喝酒,但是因为家里比较贫困,所以经常没有酒喝,亲朋好友知道后,偶尔就好摆酒来请他,他喝酒只求尽兴,醉了就回家,也不过多逗留。简陋的空屋无法遮风挡雨,粗布短衣也满是补丁,饭篮和水瓢经常是空的,他却安然自得。他常作文自娱,却透出他的志趣。他得失不记于心,就这样悠然地过完了一生。


通读全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得出,主人公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儒者形象,与作者本身是非常像的,完全都是一个投影。借此篇章,作者表达出了自己的性格与意向,在“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陶渊明是一个注重精神享受的人,不虚伪,不矫情,不拘泥于现实。


这篇文章影响甚广,在后世一些落魄的儒生中,他们常常会自比“五柳先生”,鞭笞朝中之不良作风,感叹世间之虚荣,就连北宋宰相王安石在退隐过后也曾作诗言道:“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可见,陶渊明的思想,实在是影响了许多代人啊。


放眼至今,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非常快,工作压力巨大,为了利禄而奉献一生。其实,我们不妨学学陶渊明先生那安贫乐道的精神,这样不但能够让我们放缓节奏,还能减少许多生活上的烦恼,真正去享受人生。

龙牧 编辑于4年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酷乐米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人点赞

记得评论+点赞哦

留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