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风铃渡

125
文章
273670
总阅读

《敦刻尔克》商业元素与电影艺术理念的冲突

原创 推荐

安静的风铃渡 2019-06-20 09:58 1000+ 举报

最后编辑于4年前

敦刻尔克》是诺兰最新的一部大作,值得一提的是,与他以往的作品不同,这是一部战争片。改编自二战真实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主要讲述了二战时期四十万英法联军被德军围困在敦刻尔克港口,为争取生存而背水一战的故事。

看过电影的人可能发现,这部战争片与以往很多同类型的片子有所不同。在电影里,并没有出现战士浴血奋战的热血场景,没有鲜血淋漓的悲惨镜头,没有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甚至,连英法联军的死敌——德军,都没有出现。但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战争片,且它的背景在历史上也是有迹可循的。


无论是《盗梦空间》还是《记忆碎片》,我们都可以看出,诺兰是一名不轻易向商业低头的,少数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导演。他擅长碎片化的拍摄手法和具有深邃的电影艺术理念。比如,《敦刻尔克》的开头,就显得与众不同与别具一格。开篇德军在空中洒下传单,这宣布着战争的开始,无需明显的独白,此处有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再看下去,音乐很有感觉,将战争来临时的紧迫感,卫国的肃穆庄重气氛很好地渲染了出来。看完整部电影,发现《敦刻尔克》的剧情可划分为三个部分,说的仔细点,就是三线同时进行。一是敦刻尔克港口,二是英国民众自行发出救援情节,三是英国空军战斗情节。这里又体现出诺兰的“学院派”个人风格,纯粹继承了《盗梦空间》和《记忆碎片》碎片化的叙事手法。


不得不说,很多镜头都如开头那般,有着“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似乎每个镜头都是经过导演的精心雕刻。观众并不是在看一场视觉盛宴,而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灵魂自省。在电影里,透出的对残酷战争的反思,对人性的解剖和对人类发展进程的思考,无不是诺兰电影艺术理念的体现。例如,在英军撤退的过程中,海滩上躺着奄奄一息的伤者。经过伤者身边的人有的一脸冷漠,视而不见。有的人决定伸出援手,带走伤者。两种不同的态度,是生与死的表面呈现,在深入剖析后,便会惊讶地发现,是人性的负与正。到底是人性导致了战争的发生,还是战争的发生扭曲了人性,这便是看过电影后,所留下的问题。


虽然,《敦刻尔克》很有内涵,但不得不说,他的电影艺术理念并不是被所有人所接受,我也有一些个人的看法。看完一整部影片,即使了解了诺兰的意图,但剧情的乏力实在是一大缺憾,且剧情的不连贯性,很容易让人在三大主线之间跳戏。不能说碎片式的叙事手法不好,我相信,每一种电影的叙述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可行性。不过,在这部战争片里面,三大主线的同时进行降低了故事的戏剧冲突。比如,在敦刻尔克港口,战争一促即发时,突然又跳到另一个情节上去了。之前酝酿好的情绪在高潮快来临时,突然因主线的切换并且是在两个反差较大的镜头上切换,荡然无存!


另外,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很燃的、很震撼的战争镜头,有的只是昏暗的天空、泥泞的海滩与惊恐的士兵。这样从侧面来描述战争,没有商业片特有的元素,就失去了一部分的吸引力了。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适合“曲高和寡”的高雅,更多的,只是追求视觉上的震撼与快节奏的精神释放,而不是加剧。

观众两极分化的态度,与其说是高雅与大众化的冲突,还不如说是诺兰电影艺术理念与现代商业元素之间的冲突。但不管如何,这都无关电影本身的好坏,只是各人的审美标准不同。我们可以不认同《敦刻尔克》的审美标准,但不可否定电影所传达出的积极意义。不过换位思考,用这样的方式来拍摄战争片何尝不是一种新尝试?

安静的风铃渡 编辑于4年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酷乐米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人点赞

记得评论+点赞哦

留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