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世界战略与战术小白心得分享
2018-05-21 15:58 1000+ 举报
声明:
1、我不是高玩,嗯,的确不是高玩。
2、我只是喜欢分享自己的心得。我非常坦陈的承认这些心得有的对,有的不对;有时对,有时不对。请您自己批判思考,酌情使用。
3、吐槽可以,对事莫对人。我有时刻接受建议、改正自己错误的觉悟,但是类似“楼主一看就没打过联队吧?”或者“这种水平也好意思写?”之类的,本人一概无视。
一、前言
1、本文中的战略(strategy)和战术(tactic)
战略这个词,经常与战术混淆。楼主本人是学营销的,套用营销学上的概念,战略,就是一个组织体该做什么,而不该做什么(know what to do and what not to do)。战术,则是在战略已定的情况下,考虑如何去实现“该做的事情”(know hot to do it)。
好了,回到坦克的世界。在关于游戏的这篇文章中,战术是什么?是你的火炮去哪个炮位。是你的-4如何摆出姿势打好伸缩。是你的59如何绕死一辆T95.是你的TD如何利用双草丛weisuo黑枪。可见,战术是一个又一个具体且细致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操作、地图点位和技巧。那么战略是什么?战略是你们的中型狼群应不应该上山。战略是你们的主力从1线还是8线进攻。战略是抱团在家防守还是一波流。战略决定了你们的重型去哪儿,狼群去哪儿等等谋篇布局的问题。可见,战略是关于战场大局的意识。一场战争的胜利应该是战略与战术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2、为什么要做战略研究
目前楼主在国服感受到的战略体系,是非常死板且陈旧的(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几张地图反复打出来的套路,也许它很多时候是对的,但它毕竟死板)。狼群就要上山,重型就要卡城镇,如此种种。很多时候楼主自己尝试一些新的战略,却遇到队友的不理解。这也是为什么楼主决定写这篇文章,将自己对战略和战术的心得分享出来。
当然,楼主并不是一概的反对被大家公认有效的某些战略(结合具体地图而言),比如锡城,重型卡8线,TD守铁路,中型上山狗斗。OK,我承认很多时候,这个战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当一个战略已经被敌我双方倒背如流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已经出现:对手可以猜想到你的所有行动套路,从而给予针对性的破解。好,你中型上山是吧?我来个-7或者110把你们全收了。或者我的狼群铁路抄家,TD卡山脚,让你们中型慢慢爬山去吧。
我想这个例子应该可以证明战略研究的必要性:
(1)目前主流的战略套路已经被大部分玩家所熟知,导致战略的实施时常遇到针对性的压力;
(2)套路战略并未完全考虑到分房的实际情况,它不一定适合每一次分房,换言之,结合具体的分房,你可以有更好的战略;
(3)给我们的游戏带来一些新乐趣(让我们干一些冒险的事情吧,少年哟!);
(4)你跟我一样,属于每次开局前不嚷嚷几声就会死的类型。
3、我会给出什么答案?
No No No。我没有答案。我只是分享自己的思路。我的思路也不一定是对的。但可怕的是,游戏里很多人连思路都没有。这篇文章不会把你变成百战百胜将军或者无敌指挥(楼主自己也不是),没有百分百正确的战略,没有人能保证你百分百取胜。但它也许可以让你感受到思维创新的乐趣。
二、战略思维
思考题:你好,马利诺夫卡!恭喜你又排到这张B图了。你在下方基地出生(有房子的那边)。9级或10级房。双方各有两辆-4或E75做班长,各自捎带1-2个废铁南,各有3门火炮。你开着心爱的屎黄色59(大雾),欣喜的发现己方有8、9级中型共5辆,同样的排名,对面则是-3和虎王。那么,指挥官大人,我们怎样上演一出好戏?
1、数量优势与个人战术水平的取舍
好了继续填坑。之所以一定要晚上再更新,一是给大家时间充分发表意见。我不是写什么教材的,我肯定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你们提出的合理建议,我会采纳。二是,这篇分享心得的文章,我不希望流于纯文字。所以我特意打了一晚上的wot,一边实践自己的想法,一边总结。同时,这些截图也能最直观的表达很多意思。
废话说到这。接着马利诺夫卡的例子往下说。第一个案例我会分析得详细些,从中导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不要嫌烦。
白天的时候有些朋友回复了。我斗胆总结一下他们的战略观点:
战略一:除了基本的防贴墙、进眼位等战术动作外,开局后大约3-5分钟,所有中型集结,从左路(可以理解为1线)狼群进攻,占基地、掏火炮,同时山上的重型配合进攻。
战略二:通过中型开局的第一时间卡点,将敌人上山的部队点亮,主力上山,1-2火炮随同上山,然后以地形优势开始往下推进。家里留守的人可以看情况进攻。
很显然,第二种战略比较正统,是最常见的野队打法。第一种战略比较偏奇袭,也是我目前在反复实践完善的做法,我已经实验过十多次了,胜负比例大约是7:3,而且往往还能赢得比较痛快。
我无意亦无资格来评价哪个战略更好。但既然我们讲战略创新,还是不得不很遗憾的将传统战略列为靶子。
我们来试着分析第二种战略的优劣:
优势一:广为人知、执行简单,野队的队友靠眼神就能心领神会。(实际上很多时候你若不这么做,他们还会热情的问候你的家人)
优势二:充分利用地形,稳扎稳打。
劣势一:广为人知,哈哈,是优势的同时也是劣势,正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么打,所以当你用正规套路的时候,恐怕对方既不会让你那么轻易的上山,也不会让你轻易的下山。
劣势二:在对手不密集犯2的前提下,对队友的个人技术要求较高,比如躲避火炮、山顶狗斗、教堂伸缩,这其中任何一项战术,都可以作为单独的课题来研究了。在我有限的wot生涯里,我已经无数次看到山顶下来的对手被我们树林里的重火力+火炮打得鸡飞狗跳。英勇的少年顶着无数黑洞洞的枪口死在冲锋的路上。人间悲剧,莫过于此。
看出来了么?正规套路的优势,同时也是劣势,就是它广为人知,开局后不需要你说什么,大部分正常人都会照章办事。同样的,你的对手也会下意识的进行防范。
但这还不是它最核心的软肋。在这里,楼主先丢出一个私人的见解,欢迎大家拍砖:
[观点1:(野队的战略,)能形成数量优势的,一定要通过数量优势来取胜。能减少个人战术依赖度的,一定要减少对个人战术的依赖。]
什么意思?很简单,如果你的战略能让你们5个打对手1个,那么请务必这样去做吧。如果你的战略能否成功,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某几个队员未知的个人战术水平(我们也喜欢把这个叫做RP属性),尽可能的不要采用这种战略。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马利诺夫卡这张图,90%以上的情况是:开局后3分钟以内,双方基地里均只剩下约2-3个人防守(而且经常还都是些中低级车哦),而班长副班长等重火力一般都会上山进树林藏好黑枪,或者强攻山头。
基于这个经验,楼主更加推崇第一种奇袭流的做法,它的优劣势如下:
劣势一:大部分人没有听过,没有执行的本能,所以需要班长或指挥反复的解说;
劣势二:它对上下两路队员的时间配合有一定要求。奇袭的时候,队伍主力必须都“健在”,上下两部必须同时(或有一定的时间差)全面进攻,否则仍然有较高的失败风险。
优势一:正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听过,对手也很少会想到防范此类战略。所以你往往能够“阴谋得逞”。
优势二:它在1线地区形成了“数量优势”,集结起来的狼群,即使里面一半都是肥皂型玩家,但只要智力正常,网速正常,5打1、4打1总没有问题吧?利用数量、速度和射速优势迅速消灭对方基地里留守的2-3个人(通常他们都藏在那两块大石头后面,你懂的),进而威胁对方火炮。这个时候对方在树林里的重火力不得不调转枪头来射击山下的目标,而山上的队友就有机可趁了。这才是奇袭流的核心优势所在:数量优势。
好,我的分析结束了。请记住,楼主并不是要告诉你:第一种战略比第二种好。我只是强调,在固定的套路上,我们可以勇敢的尝试新战略来取胜,往往也能让对手出乎意料。(这种腹黑感是怎么回事。。)
附上一个泼冷水的案例。就在今天晚上,我跟贴吧里的基友一起组队,结果居然真的遇到了跟我举的例子相差无几的情景:马利诺夫卡10级房。很显然,我在这个地图上再一次实施了奇袭战略。但这一次却失败了。事后分析原因:前期,中型主力在对射中失血过多,加上班长死的太早,没能形成上下两路进攻合力,导致我们被各个击破。但斗胆假设,如果我们奇袭的时候班长-7还在,那么这一局肯定能拿下。上图:
(1)分房,是不是跟我们的例子几乎一模一样?
(2)开局,跟队友讲解自己的战略。
(3)集结,队友相当配合。但是请注意看右边红色小字,我们的班长已经永远的倒在了从山顶往下冲锋的路上。
(4)接敌,对方基地里面果然只有一个黑豹2和-3防守,而我们是4个顶级中坦啊!
(5)失败,可怜的t34独自面对-7和-4,没有了山上的重火力掩护,中坦群最终被围堵击破。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用户本人,酷乐米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文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记得评论+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