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讨论
丁建华,女,上海电影译制厂有限责任公司配音演员、导演。生于上海,祖籍山东诸城林家村镇。1953年生。197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东海舰队文工团演员。 1976年任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兼导演。先后在近二百部译制片中担任主要配音及导演。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称:丁建华
  • 类别:明星
  • 类型:明星
  • 标签:演员 艺术家
  • 时间:1953年
  • 出生地:上海静安
  • 民族:汉族
  • 职业:演员 艺术家
  • 地区:中国上海
  • 人气:3020
展开

详细介绍

人物平生

丁建华1953年出生在上海市的一户干部家庭。爸爸是跟随陈毅解放上海的来自山东解放区的部队干部,妈妈是一位满腔热情拥护共产党的上海当地进步青年,他们在共同的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中相恋成婚,丁建华是这个家庭中的长女。在被丁建华笑称为类似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她,性格中兼具了爽朗与细腻的特质。她能歌善舞,偏爱文学,长于抒情表意,小学时写的作文多次入选上海市少年儿童优秀作文选。而她那口纯正的普通话,最初便得益于小学时代教语文的方老师。方老师对学生们严格而扎实的汉语拼音基础训练,使得丁建华在一片吴侬软语的语言环境中打下了学说普通话的牢固根底。 知女莫如母,在那个没有电视机的年代里,母亲发现女儿小建华十分着迷广播电台播放的节目,便攒钱为女儿买了台“熊猫”牌的收音机。从此,丁建华便经常趴在收音机旁,出神地聆听孙敬修爷爷讲故事,上瘾地收听电台的长篇小说连播、广播剧场等节目。当时,她特崇拜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一位叫陈醇的播音员,发觉连他播发天气预报的声音都是那么的动听。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浪潮中,丁建华在上世纪60年代末终于挨到了中学毕业。和众多知识青年一样,入大学无门的丁建华,寻找着就业的出路。这时,一个喜讯传来,恢复招收文艺兵的东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要来上海招收学员。能歌善舞的丁建华,急忙报名赴考。在一轮又一轮的严格筛选中,丁建华以过硬的业务素质被录取,然而,很快又因母亲的出身问题在政审时被卡住。随后,又经过家中亲人不断向党组织反映情况,父母所在单位群众也写信举荐,辗转近一年,丁建华才得以进入东海舰队政治部文工团,在话剧队担任演员。

步入成年便初历挫折的丁建华,十分珍惜这次人生选择。在6年的军旅文艺生涯中,她虚心求教、钻研演技,相继在《枫树湾》等十几部话剧作品中成功扮演了小男孩、老太太、民兵连长等人物,也曾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扮演过小常宝。为此,她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受嘉奖。尽管丁建华表现出色,但由于那个特定年代的政治环境影响,丁建华的入党提干问题因家庭阴影的牵扯,一直未能实现,于是,她便萌生了脱军装的念头。不久,她顺利考入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正式成为一名配音演员,那年,她23岁。丁建华是幸运的,在她经历了人生的一番风雨波折后,随着“四人帮”的很快倒台,丁建华与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明媚春天。在李梓、刘广宁、邱岳峰等老一辈配音演员的悉心指导下,加上在部队话剧表演中积累的表演经验,丁建华成功译配了一部又一部的影视译制片,尤其是她在日本影片《追捕》中为女主人公真由美的出色配音,使她一夜成名,家喻户晓。 进厂后进步神速的丁建华,很快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并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上海青年艺术十佳”以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称号。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她还在译制片厂老厂长、著名电影译制导演陈叙一的影响和指导下,学会了做译制导演的工作,并培养了一批影视配音新人。

展开